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|长城博物馆的古今对话
宁夏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较为集中地区,现存战国、秦、汉、隋、宋、明等不同时期遗迹。宁夏长城总长度约1500公里,可见墙体约1038公里,附属设施1225处,被誉为“中国长城博物馆”。如何更好地保护好、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?
在宁夏盐池,有这样一群长城守护者:他们不是历史学家,不是考古学家,却用最质朴的坚守,将对长城的深情融入到每一次日常的巡查中。
巍巍长城,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、灿烂辉煌的悠久历史。长城不仅是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,更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。
如今长城早已不是军事设施,但中华民族的智慧、力量和精神却依然在长城上“屹立”。
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,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、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。
保护传承好长城这一历史文化遗产,弘扬光大历久弥新的长城精神,让古老长城在新时代继续焕发光彩。
记者:卢书剑 张瀚暘
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